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

乐鱼体育直播在线观看

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

发布时间: 2024-02-03 来源:乐鱼体育直播在线观看

  编者按榜样的精神催人奋进,先锋的力量激励前行。近年来,南京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立足本职勇创新、敢担当、争一流的先进典型。他们是南京62万名党员的代表,是我们身边的“光”和“热”。为深入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,本报即日起推出“榜样做示范先锋建新功”专栏,进一步弘扬榜样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,激励各行各业学榜样、追榜样、做榜样,凝聚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磅礴力量。

 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。习赋予江苏的“四个走在前”“四个新”重大任务中,都将科学技术创新放在首位。

 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从大学教授到企业家,从强调理论的实验室到重视实践的企业,中圣科技(江苏)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郭宏新对创新的探索和追逐从未停下。

  作为“教授工匠”,他洞悉国内热管技术与高效传热产品的“纠缠”,专注化工、多晶硅、LNG、冶金等领域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发制造,不断推动清洁能源、节能环保等科技成果产业化;作为企业家,他怀抱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初衷,先后“请战”青藏铁路冻土处理、大气污染治理等世界科学难题,和技术创新死磕到底,一次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对国家建设发展有用的生产力。

  变的是社会角色,不变的是一颗初心。一路走来,郭宏新在科研一线攻坚克难,于大战大考冲锋在前。他是员、党的干部,是一面旗帜、一座灯塔,正影响、引领和带动更多“大国工匠”校准创新方向、勇攀科技高峰。

  郭宏新永远感谢当年那个“另类”的选择。“要不然,这些创新技术还躺在论文里、课题里。”他说。

  1995年,32岁的郭宏新成为南京化工大学热管研究院最年轻的副院长。周一至周五,他忙着搞教学、做科研,到周末,就赶去苏南“兼职”——用热管技术帮助乡镇企业节能降耗、增产增效。

  当时,国内高效传热商品市场几乎全被国外垄断。“走出实验室才发现,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,跟实际的需求存在冲突。但设备是买来的,把问题反馈过去,再等着别人解决,等于是花钱帮人家提升技术。”他说。

  郭宏新坐不住了。他决定自己办一家公司,以研发技术创新为驱动,推动技术与产业无缝对接。“首单”来自扬子石化。上世纪90年代,企业做低温乙烯输送,可最关键7公里的管道只有一家德国公司能做,且要价极高。扬子石化提出“国产化”的思路,郭宏新率领中圣“揭榜”。他向南京大学借来低温超导实验室,和同事们共同攻关,半年之后,扬子石化如愿收获了满意的产品。

  初战告捷,而后势如破竹。中圣打破国外技术层层封锁,出色地完成多项重大装备制造任务,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,创造了中国高端装备出口纪录。

  “一根针能捅破天。”这是郭宏新的信念。他以传热技术举例,在转化落地的过程中不断察觉缺陷,不断对技术进行弥补和改进,进而做成高效传热,技术就有了高度;设备随技术提高不断迭代、效率更加高,最终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收益。“这叫‘螺旋上升’,关键要专注和坚持。”他表示。

  这些年,中圣的科研攻关方向一直紧扣国计民生,郭宏新也始终强调:“创新就是要帮助解决社会问题。”

  他言出必践。2021年,中圣研究院推出LNG气化器系列新产品,广受市场好评和热捧。作为LNG接收站核心设备,LNG气化器的性能事关国家能源安全。其实,中圣很早便涉足该领域并研制出相关这类的产品,但市场需求不断迭代,老设备满足不了新要求,突破迫在眉睫。

  “敢不敢?行不行?”郭宏新把新课题摆在一众科研人员面前,“有任何的需要,我全力支持。”研发团队立即进入状态,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,分析项目可行性,梳理要使用到的各项资源,明确技术路线,最终成功实现新产品关键设备污染物排放指标NOx小于50毫克/标准立方米,占据市场主动权。“热棒”是最让郭宏新骄傲的产品,也是中圣解决社会问题的又一缩影。2002年开始,郭宏新带领党员小分队扎根高原,经过3个寒季的研究、试制和野外现场测试,研制开发出专利技术产品“带中心测温管的低温热棒”,成功解决了冻土冻胀融沉问题,为青藏铁路建设及平稳运行保驾护航。该技术被评为“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学技术成果”。

  可以说,国家发展的策略在哪里、新兴起的产业机遇在哪里,中圣的创新就在哪里。光伏行业早年发展遭遇瓶颈:太阳能电子板组件——多晶硅电池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污染物。为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,中圣从零开始研制出中国首台冷氢化反应器,实现了多晶硅高效环保利用。创新不止步,冷氢化反应器现已发展到第八代,生产规模更大、成本更低。“如果将来我们全部用太阳能发电来制氢,让人们享受到真正的绿色能源,碳达峰碳中和才更有可能实现。”郭宏新信心十足。

  这是郭宏新挂在嘴边的故事,“公交进站,车上很多空位,大家都往前挤,不小心就会受伤。这时候如果有人吼一嗓子,‘不要挤,排个队’,再维持一下秩序,那就不一样了。”

  “关键时候,必须得有人站出来。”创业之初,郭宏新就向他的父亲——一名老党员“保证”:不做自由企业家,按照党的章程严格要求自己和员工。

  在中圣,党建工作被列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全国优秀员、有着30多年党龄的郭宏新任党委书记。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,他制定党建“三一工作法”,推出党支部赛马机制;实施红引领、红行动、红成长、红阵地、红关爱、红聚力、红担当“七红”计划,推动党组织持续向基层、车间、班组下沉;重点打造“卓越匠心团”“产业工人技师聘任”“党建+重大技术国产化攻关”等特色党建品牌,充分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,加快推进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。

  以氩弧焊班班组长蒋建平为首的“卓越匠心团”,是中圣“高端制造”的先锋队。在科学技术创新一线,他们出色完成了多项重大装备国产化焊接制造任务,创造了中国高端装备出口新纪录;在新冠疫情期间,他们保障了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供氧工程,在6个小时内“飞一般”铺设完成400米管线。

  迎着光、成为光、散发光。“卓越匠心团”先锋引领,如今在中圣研发一线、生产一线、项目一线,到处可见“干”起来、“专”起来、“红”起来的中圣人。一项了不起的行业纪录是,此前为万华化学提供的769台换热器近百万个焊接管头无一泄漏。

  “裂变”还在继续。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中圣党委围绕“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”的总要求,按照每组1名党员、2名积极分子、3名普通员工的配置组建“党员先锋微堡垒”,通过党员先锋“传帮带”更多积极分子、员工群众敢冲锋、敢啃硬骨头、敢攻坚克难。“传承,不仅是技艺的传授,还有精神的延续。”在郭宏新看来,或许一个人会走得更快,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。